一、入庫前的準備
1、庫房準備。2、庫房要求通風干燥。3、溫度可控。庫內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墻壁。4、并用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每120平方米用500克高錳酸鉀、700毫升甲醛溶液)。5、種薯準備:將爛薯、病薯、凍薯、傷薯挑出,將好薯裝入透氣性好的袋內存放。保存好的種薯播種前1-2天切塊或隨切隨種,不能早切,以防爛種。
二、堆放
休眠期短的品種不耐儲藏,堆高在0.5-1米,儲藏量不要超過全庫容積的2/3,最好為1/2,便于管理。垛之間要留有空隙。
三、溫濕度控制
種薯收獲后,要增加種薯表皮木栓化的程度以提高儲藏質量,溫度保持在15℃-20℃,需要15天左右。進入降溫階段后,前期每天降1℃左右,當降至7℃左右時每天降0.5℃左右,最后穩定到2℃-3℃左右,開始進入儲藏期。出庫前溫度逐漸上升到10℃-15℃,此時可以出庫。儲藏庫的濕度始終保持在80%最好。
四、光照
種薯儲藏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一般來說,種薯塊莖表皮變綠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也能抑制幼芽的徒長而形成短壯芽,有利于產量的提高。
五、通風
在種薯儲藏期間,必須保證有流通的清潔空氣,通風不良會防礙塊莖的正常呼吸,影響種植后田間的出苗率。特別是剛入庫時前半個月通風最關鍵,通風又可調節庫內的溫、濕度,保證種薯儲存的。
總之,馬鈴薯種薯儲存期間實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嚴格控制庫內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確保種薯品質,降低儲存期間的自然損耗,為馬鈴薯生產提供合格的種薯。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