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末夏初,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2萬畝優質馬鈴薯迎來了豐收季,種植戶們紛紛搶抓農時采收銷售。
在彌渡縣彌城鎮龍泉社區硤石洞村的馬鈴薯連片種植區,色澤鮮亮、外形飽滿的馬鈴薯堆滿了田間地壟,村民們有的在挖馬鈴薯,有的在分揀裝箱,有的忙著將裝好的馬鈴薯搬上大貨車,準備運往全國各地,豐收的田野到處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豐收場景。
“我家種植馬鈴薯已有20多年了,今年種了4.5畝,每畝產量5000多公斤,按這幾天的收購價2元/公斤計算,總收入可達4萬多元。”硤石洞村民趙文佐說。
馬鈴薯進入收獲季,同時也帶動了勞務經濟的發展。彌渡縣彌城鎮紅星村委會大三村村民李從旺等6人忙完了自家農活,來到硤石洞村幫忙收馬鈴薯。李從旺說:“我來了4天了,每天可收入150元,一個收獲季下來,可以收入5000多元。”
工人在分揀馬鈴薯。
據了解,硤石洞村年種植馬鈴薯300余畝,平均畝產不低于4000公斤,全村種植馬鈴薯年收入保持在250萬元左右。“硤石洞村地處彌渡縣城近郊,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地溫足,全年無霜期,尤其適合馬鈴薯種植。”彌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江峰介紹說,硤石洞村種出的馬鈴薯芽眼淺、薯形好、個大光滑、口感好,深受客商青睞,每到收獲季節,各地客商紛至沓來,直接到種植戶的田塊上進行收購,給當地群眾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產業興旺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彌渡縣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穩步推進冬馬鈴薯種植,大力推廣高產抗病品種,提高產品商品率,構建冬春馬鈴薯與夏秋馬鈴薯錯峰發展的生產新格局,著力把彌城、寅街打造成馬鈴薯生產基地、優質商品薯供應基地。通過實施改土輪作、良種推廣、豐產栽培示范、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提高了馬鈴薯種植水平。去冬今春,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20500畝,總產量預計可達75000噸,總產值預計突破1.5億元,同時能為群眾提供1000多個務工崗位。小小馬鈴薯做成了大產業,成為既讓村民“田間豐收”,又讓村民“錢袋子豐收”的富民產業。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金臺資訊,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