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眼下正是隴南冬春種土豆的關鍵時期,走進隴南市文縣尚德鎮馬泉村、虹橋村和丹堡鎮丹堡村冬播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平地機、起壟機、馬鈴薯種植機來回穿梭于田間,隨著機械的駛過,一顆顆“黃金豆”整齊地播種在土地里,田野上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冬播馬鈴薯現場。
隴南冬播馬鈴薯通常冬至后播種,翌年“五一”節前上市,種植范圍主要在武都區——文縣白龍江沿岸低海拔川壩河谷區。由于種植周期短、效益高、上市早、品質優、口感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2023年底,隴南冬播馬鈴薯種植面積6萬畝,主播品種主要有希森6號、黃心226、沃土5號等,平均畝產2000公斤,畝產值6000元左右,全市綜合產值預計可達3.6億元。
據了解,隴南市農技總站提前謀劃,通過多部門協作,聯合共建白龍江沿岸冬播馬鈴薯綠色栽培核心試驗示范基地。武都區種子管理站聯合隴南市種子管理總站等,在石門鎮水地壩村引進33個早熟馬鈴薯新品種進行引種試驗,確保優質馬鈴薯種子有效供給。武都區農技中心派出技術人員開展冬播馬鈴薯試驗示范種植及技術培訓相結合的科技服務活動,“手把手”為農戶講授科學種植方法、管理技術,提升科學冬播馬鈴薯種植管理水平,夯實穩產增產基礎。
冬播馬鈴薯不僅可以提高冬閑農田利用率和土地產出效益,讓“冬閑田”變為“增收田”,又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調優農業種植結構提供新路徑。近年來,隴南市聚焦今冬明春產業,集中連片發展高效高產農作物,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白龍江沿岸光、熱、水等資源優勢和農作物生產空檔期,綜合運用新品種新技術,大力發展冬播馬鈴薯產業,助力群眾穩產增收。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新甘肅,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