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www.lab-designltd.com)訊 金秋十月,甘肅白銀市平川區種田鄉一馬鈴薯種植基地里一片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機械化耕作不但節省了人工投入,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據悉,該合作社共種植馬鈴薯一千余畝,帶動農戶近兩百戶,一畝地收入達到一千六多百元,農戶每月收入達兩千多元,收入可觀。
在一山之隔的復興鄉,趁著晴好的天氣,農民們在地里正忙著搶收馬鈴薯。復興鄉的種植大戶李萍,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農戶發展規模化種植,統一收購、統一銷售,既保證了馬鈴薯的品質也保證了穩定的市場價格。李萍說:“今年雨水多,馬鈴薯收購價格高,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00余畝,其中種植馬鈴薯400余畝,能收入80余萬斤,產品主要發往云南、貴州等地。”
近年來,甘肅白銀市平川區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規范和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大力推進馬鈴薯種植規模化、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品種專用化,全面推行“產銷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組織方式,促進馬鈴薯提質增效。同時,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加強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手段,拓寬銷售渠道,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了一批主要從事馬鈴薯經銷的公司、合作社和運銷大戶,改善馬鈴薯儲藏、包裝、運輸條件和技術,大力提升馬鈴薯產業附加值,延伸馬鈴薯產業鏈,發展馬鈴薯深加工。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平川區:馬鈴薯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