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轟鳴的雷聲,暴雨裹挾著冰雹降臨冰城哈爾濱。6月12日下午2時左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突降規模很大的冰雹。據哈爾濱新聞網報道,哈爾濱原本晴朗的天空開始陰云密布,緊接著便開始出現強降雨天氣。下午2時,哈爾濱上空降下冰雹,起初冰雹是黃豆粒大小,漸漸變大,部分冰雹達到1角硬幣大小。
2015年6月份東北地區也出現過強降雨、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造成多種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近1.2億元。今年的這次冰雹天氣主要發生在黑龍江省西南地區,包括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哈爾濱西部以及東北區域的佳木斯。東北馬鈴薯主產區訥河市暫時未出現冰雹天氣。中國馬鈴薯網提醒廣大薯友,近期全國多地有可能出現雷雨、冰雹等極端天氣,應提高警惕,預防并降低極端天氣對農作物帶來的危害。
冰雹對馬鈴薯的危害
目前東北地區馬鈴薯正值發芽期,還未到花期,突遇冰雹這類強對流天氣,作物地上大部分芽葉會被冰雹打落,生長點破壞,嫩莖折斷,造成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生長失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植物政策的新陳代謝紊亂,土壤養分大部分被消耗,導致生育期延后,同時破壞了前期萌發的花芽,造成產量大幅度降低,進而影響后期市場交易價格。
夏季或進入拉尼娜狀態
冰雹屬于強對流天氣的一種,常發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解釋成因往往會提及自2015年4月開始的極強厄爾尼諾事件。根據最新大氣海洋監測結果,這場持續13個月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的極強厄爾尼諾事件已于今年4月結束。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影響消失。在2016年汛期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媒體溝通會上,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副主任透漏,2015/2016年極強厄爾尼諾事件是有海溫記錄以來史上第二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峰值出現在2015年11月。由于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多具有延遲性,本次事件雖已結束,但對我國近海海洋環境的影響仍將持續。與此同時,據預測今年夏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進入拉尼娜狀態。
一波剛走,一波又來。頻頻出現影響氣候變化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究竟是什么含義?據了解,厄爾尼諾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升溫的現象,常帶來干旱、洪水等災害。拉尼娜現象則與之相反,該區域海水溫度異常降低。這兩種現象都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系,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幾率增加。拉尼娜的危害通常弱于厄爾尼諾,但近60年來拉尼娜事件影響表明,拉尼娜發生后,我國部分地區秋雨偏多,冬季全國大部以降水偏少為主,氣溫偏低。盡管拉尼娜現象未必直接作用于主汛期,但對后期氣候走勢的影響不容忽視。
來源:中國馬鈴薯網(www.lab-designltd.com) 【編輯:濟寧市中糧農產品投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