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大部分地區嚴寒漸漸來襲,但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萬興鄉牛汪塘村巖子腳烏木龍河畔的黑土地上卻熱氣騰騰,200余畝扁豆、小金豆郁郁蔥蔥,村民們正忙著采摘交售,呈現一派豐收景象。
蔣加君是施甸縣萬興鄉牛汪塘村巖子腳三組村民,今年種植了4畝扁豆,1畝無筋豆,每季可以采摘20天、每天可采摘300公斤左右。

“扁豆6.5元一公斤、小金豆6元一公斤,一天收入1800多元,5畝地每季就有36000多元,扣除每畝地1000元的成本,每季畝產值在6000元,按每年兩季算,每年畝產值在12000元以上。”蔣加君算起了增收賬。

據悉,牛汪塘村充分利用地處怒江東岸低熱河谷、全年無霜且光照條件好的氣候優勢特點,以“黨建+產業”的模式,加快品種優化結構調整步伐,根據市場需求趨勢和消費需求調整蔬菜品種,大力開展蔬菜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挖掘冬早蔬菜效益潛力。牛汪塘村通過黨支部引導、科學規劃、技術培訓、黨員帶頭、大戶帶動、旱改水項目扶持修通引水溝渠4公里,促進蔬菜產業在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升級優化,做實“別無我有、別有我優”的冬早蔬菜特色產業,組織群眾在烏木龍河畔發展短平快的扁豆、小金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央廣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