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氣溫回暖、天氣晴好,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烏蘭察布市迎來了春耕備耕的好時節:旋耕農機在田間地頭不斷翻整土地,種植戶們在育種大棚細心呵護馬鈴薯原原種……
烏蘭察布市日照充足、雨熱同期、晝夜溫差大,加之肥沃疏松的沙質土壤,十分適合馬鈴薯生長,是國內公認的馬鈴薯產業“黃金帶”。作為國家重要的馬鈴薯種薯、商品薯和加工專用薯生產基地,烏蘭察布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長年穩定在300萬畝左右,總產量近400萬噸,占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的近5%,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達70億元以上。
一縷縷陽光照射進實驗室內,一罐罐玻璃瓶整齊擺放架子上,一株株綠色嫩芽在玻璃瓶中茁壯生長……這是位于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的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的組培中心。“這些玻璃瓶中的綠色嫩芽就是我們培育的馬鈴薯脫毒苗,我們在顯微鏡下將影響馬鈴薯生長的花葉病毒、皺縮病毒、黃萎病毒等去除,保證種苗的健康。”組培中心總經理黃兆文拿起一罐玻璃瓶,“良種繁育對于馬鈴薯增產增收至關重要,由于馬鈴薯連續種植會出現品質退化,易受各類病毒侵害,導致產量大幅降低。所以,我們每年都要生產更新種薯種苗。”
脫毒苗經過培養后種植在大棚內,生長成為如鵪鶉蛋大小的原原種,這便是馬鈴薯繁殖良種的基礎種子;原原種在經過休眠期后,再次播種,半年后成長為原種;原種之后再進行種植,才能生長為可以銷售給農戶的一級種薯。“從一株脫毒苗到一顆一級種薯,每個過程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烏蘭察布市農林科學研究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林團榮說。
據統計,烏蘭察布全市現有種薯企業16家,2022年生產脫毒苗2.5億株、原原種5億粒、原種12萬噸,生產的種薯除滿足本市需求外,還遠銷廣東、福建、山東、河南等20多個省份。烏蘭察布積極推廣應用霧培技術、試管薯技術、容器薯技術、基因組技術等馬鈴薯繁育新技術,已形成從莖尖脫毒、組培快繁、溫網室生產原原種到原種繁育一整套良繁體系,達到了全市馬鈴薯種植每三年更換一次良種的能力。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金臺資訊,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