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會寧縣緊緊圍繞建設國家旱作高效農業示范區及西北優質商品薯基地的目標,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強縣域的基礎性產業來抓。如今,黃土地里的“土蛋蛋”脫胎換骨,變成了幫助群眾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會寧六合薯業開發有限公司原種培育基地負責人牛恒錄:“我們公司研發的應發一號,主要是產量高、含淀粉量高、抗旱,正適合我們這個地方種植,它的產量要比其他品種多1500多斤。”“我們有87個育苗棚,育苗棚總共種了17個品種。”
甘肅祁連雪淀粉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懷卓:“我們每年通過訂單作業收購當地農戶馬鈴薯10萬噸以上,直接帶動300戶當地農民種植戶。”“通過馬鈴薯淀粉加工達到13000噸,進而在加工馬鈴薯淀粉的基礎上,生產水晶粉絲、粉條,轉化加工淀粉10%以上。”
近年來,會寧縣全力實施脫毒種薯應用全覆蓋、壟上微溝黑膜覆蓋應用全覆蓋、優良品種全覆蓋、晚疫病統防統治全覆蓋、馬鈴薯貯藏加工及銷售全覆蓋等五大工程。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0.2萬畝,增產幅度達48%,畝均增收360元,總產量達到230萬噸以上,總產值超過20億元。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澎湃新聞,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