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云南省農學會組織并邀請省內外相關專家,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主持、昭通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參與的“冬作蔬菜型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示范”省重點研發項目在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村的馬鈴薯極量攻關點進行田間實產驗收。測產結果顯示,該攻關點現場全田實收“云薯108”672.18平方米,總產量為6629.52千克,按1.5%去雜,折合畝產為6479.75千克,刷新了西南地區馬鈴薯最高單產紀錄。
實產驗收現場
該攻關點主要集成了良種良“種”,良種選用的是云南省農科院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支持下育成的黃皮黃肉、優質抗病高產品種“云薯108”,并采用優質種薯;良“種”即配套“大春馬鈴薯晚熟增產關鍵技術”,有效延長馬鈴薯生育期,從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實現了單產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6479.75千克每畝是西南地區具有馬鈴薯巨大生產潛力的標志。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配合昭通“洋芋帝國”打造工作,開展目標6000千克每畝的極量攻關并獲得突破,提振了本區域從業者發展大春馬鈴薯的信心,對于增強西南地區馬鈴薯核心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帶動烏蒙山區鄉村振興、發展地方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云南大春馬鈴薯平均畝產約1.1噸,且波動很大。烏蒙山區無霜期長,馬鈴薯生育期可達150天以上,通過光溫產量潛力模型研究認為烏蒙山區大春馬鈴薯產量潛力為134.2 噸每公頃。2013年,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研究提出“大春馬鈴薯晚熟增產關鍵技術”。該技術是集成了抗病品種應用、晚疫病綠色高效防控、緩控施肥、控制徒長等技術,并結合品種多樣性應用的一種集成創新技術。通過防控晚疫病,延長生育期,調控地上地下協調生長,充分利用本區域水熱光能資源,獲得超高產量,目前這一理論技術已在滇東北、滇西北實踐并逐步得到驗證。
昭通是云南最大的馬鈴薯主產區。為打造昭通“洋芋帝國”馬鈴薯品牌,昭通市政府和云南省農科院簽訂了“昭通市馬鈴薯高標準示范基地建設合作協議”。云南省農科院經作所在馬鈴薯育種、特色品種引進示范、極量攻關、晚疫病綜合防治、種薯認證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支撐,增強昭通市馬鈴薯的核心競爭力。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瀟湘晨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