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雨水時節,春節熱鬧歡樂的年味還未散去,甘肅成縣店村鎮蔬菜大棚種植戶都已開始忙碌了起來,平地、翻耕、施肥、定植、檢查各項設施設備……如火如荼地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為今年產業豐收打基礎、開好局。
群眾正在大棚內為水蘿卜除草
馮永利攝王小明是大寨村的一名菜農,去年他看到鄉親們通過種植大棚蔬菜走上致富路,在村上的支持下返鄉建起大棚種植水蘿卜、扁豆等蔬菜獲得了穩定的收益,堅定了他走特色種植實現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一大早他便來到蔬菜大棚,為棚里種植的水蘿卜通風、澆水,均苗,為了水蘿卜早上市,賣個好價錢,正月初一他們老兩口都沒有歇,蹲守在大棚里拾掇著,關注著水蘿卜的長勢。談起今年的水蘿卜,他說:“今年天氣暖和,水蘿卜長勢要比往年好,再有1個月就能上市了,這茬水蘿卜也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吧。”
大寨村水蘿卜因口感爽脆、汁水豐盈享譽縣內外,是早春市場上的搶手貨,更是大寨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寶貝”,備受消費者和種植戶的青睞。在大寨村和王小明一樣種植水蘿卜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但熟練掌握了大棚水蘿卜的種植技術,還探索出了水蘿卜+四季豆、水蘿卜+洋芋、水蘿卜+卷心菜多種高效套種模式,在提高土地綜合收益的,也增強了群眾種植蔬菜增收致富的信心。
店村鎮是成縣蔬菜的主產區,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具有發展蔬菜種植的傳統和鄉土人才,“田秀才”高翻拜是其中一個代表。作為土生土長的大寨村蔬菜種植“老專家”,他一輩子與土地為伍,具有豐富的大鵬蔬菜種植經驗,從村主任退休后又被村經濟合作社聘請為技術顧問,在操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大棚生產的同時,還為群眾提供各類技術培訓指導。“我們村種植的卷心菜個大又好吃,發展大棚蔬菜是最佳的選擇。去年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在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上不斷探索,最終定下流轉土地發展特色蔬菜種植的路子,一年為村集體增收了十幾萬元。今年我們提早謀劃,精心管理,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收成。”他邊說邊對群眾進行講解卷心菜栽植要領,解決種植戶提出的各類問題,讓種植戶技術有提高,發展產業更堅定。
近年來,成縣店村鎮立足傳統農業鄉鎮優勢,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要求,全面聚焦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按照“抓規模、抓品牌,抓銷售、抓科技”的思路,狠抓產業發展,讓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越好,實現了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的發展目標。
據了解,今年該鎮計劃種植水蘿卜115余畝,蒜薹、蒜苗和蒜頭“三蒜”3500余畝,卷心菜、豆角、西紅柿等蔬菜1.6萬畝,發展蔬菜大棚10萬平方米以上,形成“三蒜”+水蘿卜+卷心菜+四季豆+洋芋等多元化的蔬菜種植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澎湃新聞,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