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蔬菜價格走低引發廣泛關注。不少居民感嘆著今冬菜價如此便宜,也讓人不禁疑惑,蔬菜為何賣不上價了?
今冬菜價為何跌入“低谷”?
面對菜價走低,有人調侃,“買了一堆菜,花了幾塊錢,月入3千根本花不完。”為何今冬菜價明顯偏低?
“簡單來說,就是蔬菜產量多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中新財經如此解釋,“前期天氣比較暖和,有利于蔬菜生長,再加上前幾年蔬菜價格較高,菜農擴種下,導致種植面積較大,使得今冬蔬菜相對過剩。”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蔬菜首席分析師張晶也提到,今年秋季,整體的氣候條件適宜蔬菜生長,蔬菜單產增幅較大,尤其是大白菜,單產增幅20%左右。
產量增加下,又適逢大白菜、蘿卜、胡蘿卜等冬儲蔬菜集中上市,官方信息顯示,11月份,月度產量約占這些品種全年產量的15%—20%。
而近年來,隨著北方冬春蔬菜供應改善,居民冬儲蔬菜習慣改變,由過去大量采購蔬菜儲藏變為隨吃隨買,常年的短期集中采購大幅減少,市場供過于求,進而導致價格下跌。
不過,近日受寒潮影響,華北、黃淮等地迎來今冬首場大范圍降雪。“隨著天氣轉冷,運輸成本上升,大白菜等應季菜價格估計會止跌,綠葉菜價格也會有所上漲。”李國祥表示。
部分蔬菜地頭價已跌破成本
面對幾毛錢一斤的白菜、蘿卜和大蔥,有人關心,“地頭的菜價會便宜到什么程度,菜農還能賺到錢嗎?”
相比市場零售價,蔬菜的地頭價下降更為明顯。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公布的11月數據顯示,據蔬菜地頭價定點監測,28種蔬菜11月地頭均價2.43元/公斤,環比下降8.3%。
部分品種價格甚至已跌破成本。“結球甘藍、大白菜、大蔥、冬瓜、南瓜、胡蘿卜等月均地頭價0.5—0.9元/公斤,比常年低35%以上。據中國蔬菜協會反映,河北省玉田縣大白菜11月上旬地頭價0.10元/公斤左右,僅相當于采收的人工成本,部分農戶直接棄收。”
最近,河南安陽虞城縣的某村村干部岳先生,剛幫村里的菜農把30畝的茄子、近10畝的白菜銷售完畢。據他了解,一些地方的村民為了種植農作物,只能選擇虧本把田里的蔬菜銷售出去。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中新財經,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