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走進秀水鎮前峰村馬鈴薯種植基地,村民們正搶抓農時,與播種機配合種植馬鈴薯。機械化種植和人力的精細配合,實現了播種、施肥、起壟、蓋膜同步完成,高效又省力。
今年,秀水鎮前峰村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質量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積極立足自身發展實際打造“農工商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馬鈴薯產業體系,鼓勵群眾因地制宜規模化發展馬鈴薯產業,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務工人員馬永群說: “基地開始種洋芋我就來了,現在都是機械化操作,播種機是主力軍,不是很累,我一個月2000多的工資,一年下來還是有兩萬多的收入。”基地內,像馬永群一樣的務工群眾有300余人。
據了解,前鋒村馬鈴薯種植基地由威寧縣祥源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種植,合作社累計種植馬鈴薯2000畝,涉及華豐村和前峰村兩個村,其中,前鋒村1360畝。
“去年流轉土地500畝,我們種植的是威芋7號,這個品種產量高、口感好、個頭大,收入還不錯,去年我們的收入有100多萬。今年合作社擴大種植面積,流轉土地2000畝,按照畝產6000斤計算,今年預計收入有600萬。”基地負責人馬敏義說,機械化種植的進度快,每天能種植30多畝,按照現在的進度,2000畝馬鈴薯到月底就能全部完成栽種。
“今年我們秀水鎮計劃種植馬鈴薯5萬畝。其中早熟馬鈴薯0.2萬畝,主要分布在田壩村、新河村的低熱河谷區域,中晚熟馬鈴薯4.8萬畝,以高峰村、前峰村、華豐村、朝陽社區、堅強村、秀中社區、大寨村為主并輻射全鎮其他區域,涉及全鎮15個村(社區)。”秀水鎮副鎮長繆軻說。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多彩威寧,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