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www.lab-designltd.com)訊 初秋的高原天高云淡,微風涼爽宜人。在湟中縣魯沙爾鎮大塬鄉白土莊馬鈴薯種植基地里,還能零星看到白色的、紫色的馬鈴薯花開在地頭,110公頃馬鈴薯根繁葉茂,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從平整土地再到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都采用機械化作業,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地里不使用任何農藥,都采用生物病蟲害防治法,從而生產出優質、高產、無污染的薯種。我們要做的就是培育出真正無公害的綠色有機馬鈴薯,進而打造湟中馬鈴薯品牌。”胡建焜說。馬鈴薯作為湟中縣的主導產業之一,全縣已建成馬鈴薯脫毒苗快繁、原原種和原種生產、脫毒種薯生產和商品薯生產基地。年種植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不足6667公頃,發展到當前的1.067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19%,脫毒馬鈴薯平均畝產達2000公斤以上,年產馬鈴薯30萬噸左右,總產值1592.4萬元。據了解,近幾年,全縣重點推廣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大力示范推廣馬鈴薯機械播種、中耕(施肥施藥培土)、滅秧、收獲、殘膜回收等技術集成應用。同時,對作業機具性能區域適應性進行試驗和技術創新改造,探索出適宜本地區的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模式。馬鈴薯作為湟中縣的主導產業之一,全縣已建成馬鈴薯脫毒苗快繁、原原種和原種生產、脫毒種薯生產和商品薯生產基地。2017年,湟中縣承擔農業農村部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建立了全省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馬鈴薯機械種植面積1.073萬公頃,機械化播種、中耕、滅秧和收獲面積達到4533公頃,應用全程機械化技術每畝平均節本增效500元以上。
展馬鈴薯產業,湟中縣走出了一條新路。近年來,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如雨后春筍快速發展,現已達到200余家。在“基地+農戶+企業”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土地流轉、租賃經營等模式,提高了機械化生產和管理水平,帶動了當地馬鈴薯產業的蓬勃發展。據了解,合作社近兩年馬鈴薯種植面積達53.3公頃,年產值達到320余萬元,示范帶動種植戶660余戶,在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已建立了穩定的馬鈴薯營銷渠道,輻射帶動西納川地區農戶種植的馬鈴薯銷售,成為當地有名的馬鈴薯“營銷大王”。而像這樣的合作社,在湟中縣相關部門的幫助與扶持下還有很多。2010年,湟中縣1.33萬公頃馬鈴薯生產基地被批準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我省最大的綠色馬鈴薯生產基地。湟中“圣域”、“云谷紅”、“隆口”等馬鈴薯商標受到省內外客商和群眾的廣泛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來源:青海日報)【原題目:馬鈴薯扮靚湟中特色種植業】